CR舉辦技術研討會 聚焦PSC重點檢查活動與IMO法規發展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113年8月19日假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辦技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總驗船師黃建樺博士主持,探討「2024重點檢查活動 MLC 2006」、「IMO法規最新動態與未來趨勢」及「生物污垢準則簡介」三大主題。CR定期彙整國際航運熱門議題與法規重點,藉由資訊分享與交流,協助我國航商積極應對並佈局未來趨勢,研討會當天超過百餘位航運界高階主管與專業人士共襄盛舉,現場互動熱絡。

  研討會首先CR針對本年度重點檢查活動(CIC)進行說明,東京備忘錄(Tokyo MoU)和巴黎備忘錄(Paris MoU)訂於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聯合實施重點檢查活動(CIC)。今年檢查活動著重於海事勞工公約(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 2006, MLC 2006)對船員薪資以及船員僱傭契約的要求,旨在提醒船舶營運公司遵循MLC 2006規定執行,確保船員薪資權益。會中CR針對重點檢查問卷題目逐一說明,並提供航商應對策略與注意事項,協助航商更加瞭解檢驗重點,降低船舶遭開立缺失或留置風險。

  此外,因應IMO多項中長期減排戰略目標,以及今年三月底MEPC 81會議所達成的各項共識,CR特別彙整IMO法規最新動態與未來趨勢內容,不僅說明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MARPOL)修正案內容,亦針對MEPC 81會議中採納的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LCA準則)以及相關的永續性標準與第三方驗證機制進行介紹。值得一提的是,CR從今年度開始不論是MEPC或MSC會議,皆於會議舉行期間即以中文持續綜整重點,並於會議閉幕翌日立刻在CR官網、LINE以及FB上發布「CR快報」予我國航商分享,協助航商掌握第一手消息,維護我國航運競爭力。

  研討會最後,有鑑於近年環境與生物保護意識抬頭,CR也針對IMO「生物污垢準則」進行簡報說明,該準則旨在提供標準化的船體表面生物污垢管理方法,以防止入侵水生物種的轉移,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保持船體清潔亦可提高燃油效率,從而減少船舶的溫室氣體排放。

  CR透過本次研討會分享相關訊息,協助航商全面掌握國際上的法規趨勢與產業熱門議題,並加強與業界交流互動,CR將會持續提供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服務與支援,為我國航運產業貢獻心力,本次研討會資料歡迎至CR官網下載

圖說:驗船中心黃建樺總驗船師(左二)及研討會講師合影
左至右分別為:吳昌政研究處副處長、黃建樺總驗船師、賴文修資深驗船師、葉德生研究處法規組組長
圖說:CR技術研討會現場照片

專訪/響應減碳浪潮 驗船中心謝謂君談實現淨零排放的多元業務發展

▲驗船中心董事長謝謂君(右)與執行長鄭志文(左)談實現淨零排放的多元業務發展。

  當世界各國紛紛喊出減碳承諾,臺灣為順應國際潮流,先於2015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隨後在2022年將其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為妥適減緩及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總統賴清德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宣告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加速地熱、氫能、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再生能源的推動,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已深耕再生能源領域多年,董事長謝謂君特別接受ETtoday專訪,詳談做為船舶與海事工程技術最深厚的本國檢驗機構,CR如何協助政府發展綠色技術及綠色產業,實現淨零排放的最後一哩路。

  謝謂君指出,隨著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宣告溫室氣體排放策略,規劃於2030年前減排至少20%,2040年前減排至少70%,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並預告將開徵海運碳費,縱使各國對於碳費價格與徵收方式尚未獲得共識,但藉由徵收碳費推動淨零碳排的趨勢不變;另依歐盟(European Union)決議,航運公司必須針對行經歐盟港口之航程購買碳排額度,自今年開始購買40%碳排額度、2025年增加至70%,至2026年,凡在歐盟範圍航行的船舶,須對全部碳排放量付費,上述決議加速航運產業正視碳排減量,一場航運產業的綠色革命正在發生。

  謝謂君表示,全球前20大貨櫃航商中,我國長榮、陽明及萬海便占有三席,其整體運能約佔全球10%,航運產業在臺灣是不可或缺的經貿角色,為及早因應國際這波減碳趨勢,CR數年前已著手船舶零碳燃料供應系統相關研究,如液化天然氣(LNG)、甲醇、氫氣與氨氣等各種替代燃料,其中甲醇因常溫狀態可液化儲存而成為較多人青睞的替代燃料選項,而氫氣零碳排放的效果最好,也是各國未來佈局綠色能源主要選項之一。

  執行長鄭志文補充,CR今年藉由參訪南韓氫能源發展重鎮蔚山市,得以瞭解南韓氫能整體發展策略及技術現況,在航運產業方面,南韓的氫能船及船用加氫站等示範項目令人印象深刻。蔚山市早在2021年起便啟動氫能示範城市的相關建設,並在短短兩三年間完成了多項關鍵設施,包含位於地下十公里的氫能管線,該管線已大致完工,並將氫氣從製氫廠直接輸送至船用加氫站。蔚山市的成功,除了政府大力支持,蔚山科學園區及相關產業與研究單位亦扮演重要角色,南韓於氫能技術、供應、基礎設施方面的經驗,皆可做為臺灣發展氫能的借鏡與標竿。

  從全球開展再生能源的趨勢,CR也認知到業務多樣化為必然途徑,因而積極布局如浮式風電與多元電力轉換系統(Power-to-X)等新技術。謝謂君說明,依據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於2024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推估至2030年,全球具有高達8.5GW浮式風電的發展潛力,儘管現今全球商轉化浮式風場不多,一旦建設成本下降與各國法令明確化,浮式風電將以驚人的速度開展。國際常見浮式平台型式有浮筒式(Spar)、半潛式(Semi-submersible)與張力腿式(Tension Leg),各種浮式平台有不同特性與技術需求,例如浮筒式平台結構幾何相較簡單,是一直立柱狀浮筒,惟整體系統所需吃水較深,過往案例多適用於水深100公尺以上海域;半潛式平台則由三至四個浮筒連接組成,結構吃水相較淺,易於岸邊組裝後再拖拉至風場位置安裝,不過缺點為結構幾何複雜,銲接與製造要求與限制較多。離岸風電開發須考量臺灣海域的環境條件與歐洲迥異,必須評估的技術議題亦不盡相同,例如海洋附生物增生將影響下部結構重量與運動特性、流場受力及防蝕系統規劃,又如因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區導致地震頻繁,以及颱風侵襲帶來的極端風速,這些都屬於臺灣的特殊環境因素;CR不僅具備豐富離岸風場圖說審查與現場檢驗實績,且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導下,將上述臺灣特殊環境技術議題,彙整編撰於「離岸風力發電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協助產業界更瞭解離岸風場進入長達25年運維時期的常見做法,進而增強綠色金融的參與信心。

  另盤點離岸風電技術可發現,各國慮及海域空間的使用效率,已逐步推動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結合的示範專案,鄭志文闡述,這類專案係結合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兩大系統的技術,利用海域開闊無遮蔽物的天然環境優勢來擷取更多日照,再運用離岸風電既有的輸電系統,有效整合及提升再生能源產輸效率;臺灣離岸風電已步入區塊開發階段,伴隨大規模風電的推展,將出現海域空間複合使用、不同再生能源系統整合、電網饋線容量增建…等新的挑戰,鄭志文進一步解釋,多元電力轉換系統透過不同類型再生能源系統的整合與轉換,將再生電力轉換為熱能、氫能或低碳燃料後儲存起來,在用電需求低、電網容量不足或無併接電網時,再依需求度調整不同型式能源供給,能源轉換雖造成耗損,但卻是大型儲能的概念、無須過度依賴電網的能源傳輸網絡。透過離岸風電海上電解製造綠氫後,綠氫經過管線輸送回岸上進行零碳燃料的生產並供給航運業使用,鄭志文再次說明,這並非天方夜譚遙不可及的事情,法國SeaLhyfe全球首創2MW浮式風電結合1MW浮式電解槽專案,已於2023年底完成為期14個月的第一階段實海域產氫輸氫測試,後續亦獲得歐盟資助將進行第二階段測試。

▲台灣參訪團於蔚山示範城市之船用加氫站前合影。

  謝謂君強調,綜觀世界各國推動多元電力轉換系統,已陸續提出不同規模等級的應用示範案,例如丹麥能源署在2023年10月首度公佈高達1.67億歐元的總預算,以國家補貼模式來鼓勵產業投入產製綠氫技術,今年7月全球首艘商業氫能渡輪亦於美國舊金山啟航營運,然而CR意識到新技術的應用勢必面臨政府法令調整、商業模式改變與公民接受度的試煉,才有機會邁向下一個里程碑,因此2023年10月即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雙方各自專業背景與知識為利基,共同推展臺灣的綠氫、低碳燃料及電力多元轉換市場。

  多元綠能的共構,展現臺灣實現淨零永續的決心,謝謂君最後擘劃CR發展願景,期許CR的視野洞見前瞻,憑藉對國際趨勢的敏銳度與熟悉專業技術的優勢,協助產業突破技術瓶頸鏈結國際,並藉由持續精進技術含量與提升服務品質,成為產業強而有力、安若磐石的後盾,達成我國能源二次轉型。

CR頒發獎學金積極培育海洋人才

CR財團法人驗船中心7月29日在台北總部舉辦年度獎學金頒獎典禮,由執行長鄭志文博士親自頒發獎狀及獎學金給今年四位獲得「菁英獎學金」和「揚帆獎學金」的優秀學生。


今年度的「菁英獎學金」獲獎者包括:來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所研究生陳宥荃同學、陳聖文同學,以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李翊丞同學。同時來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的優秀的學子周志璿同學,則榮獲「揚帆獎學金」。

鄭執行長表示,驗船中心秉持一貫培育船舶產業人才的信念,希望透過各項獎學金實質的獎勵與支持,讓更多有心向學的學子們能心無旁鶩,專注於課業及未來發展。

鄭執行長進一步指出,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密不可分,故CR不僅透過實習機制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經驗結合,更積極在各大學系所開課、演講,傳授新興知識、吸引新世代人才加入,持續推動台灣海運事業邁向更輝煌的未來。

最後,鄭執行長更語重心長的期許榮獲「菁英獎學金」與「揚帆獎學金」的同學們,要能勇於接受挑戰、克服困難,成為未來航運業的生力軍與專業人才,更要有貢獻力量的決心,讓我國航運業蓬勃發展、生生不息。

驗船中心於今日舉辦獎學金頒獎典禮,由鄭志文執行長(左三)頒發獎學金予優秀學子。
驗船中心於今日舉辦獎學金頒獎典禮,由鄭志文執行長(左三)頒發獎學金予優秀學子。

發布本中心最新規範

以下CR規範將於2025年1月1日生效:

»      鋼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5 [中英文版]

»      海巡艦艇建造與入級規範 2025 [中英文版]

上述規範已報交通部,並經交通部交航字第1135002330號函回復原則同意。
最新規範可自本中心網站:船級規範下載。

發布本中心最新制定/修訂準則

本次發布最新制定的準則如下:
» 混合動力推進系統準則2024 英文版

上述準則自發布日起生效,提供船舶取得混合動力推進系統相關特殊裝備註解的設計及安裝依據。最新修訂準則可自本中心網站:船級準則下載。

驗船中心攜手臺灣業者與南韓離岸風電及氫能產業交流

本中心與TÜV SÜD合作,於5月20至24日,邀請臺灣港務公司等共11家業者,參訪南韓首爾、唐津與蔚山市之離岸風電及氫能產業,包含蔚山市政府、韓國離岸風電KOWP、現代與曉星集團等重要單位,此參訪促進臺韓再生能源業者實質交流,並獲得南韓KBS電視台以及臺灣WindTAIWAN報導,WindTAIWAN報導全文詳見:

https://www.windtaiwan.com/ArticleView.aspx?ID=ART01700

CR掌握國際海事組織MSC 108會議結論-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完稿時程往後推遲!

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08屆會議(MSC 108)已於5月24日圓滿結束。驗船中心(CR)指出,本次會議除採納眾多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修正案外,亦深入討論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議題。


CR表示,針對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內容的制定,會議進行了持續的討論,但由於其複雜度,已確定無法按原計畫在今年12月的MSC 109會議完成非強制性的MASS Code,而需推遲至2025年5月的MSC 110會議才有機會完成(最新章程架構圖如圖1),而有關強制性的MASS Code生效時程,也從2028年1月1日延後至2032年1月1日。


CR補充,為達成IMO的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預期將有更多船舶採用零或近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燃料和/或能源。因此,本次會議審議制定替代燃料安全監管框架的發展報告,以確保船舶未來能安全地使用新技術和替代燃料,並更新制定船舶使用替代燃料規定之工作計畫(如圖2)。此外,鑒於海事網路保全的重要性,本次會議完成新版海事網路風險管理準則草案,新增有關網路韌性及人員培訓要求,後續待2025年便利運輸委員會(FAL)第49次會議同意後將發布。

為協助我國航運各界即時了解國際海事安全的最新動態,CR已發布會議結論快報,摘要MSC 108會議重點內容,歡迎各航運先進參閱。

附圖1-最新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草案架構
附圖2- 制定船舶使用替代燃料規定之工作計畫

強化實務稽核技巧 CR舉辦船舶ISM內稽講座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簡稱CR)於五月十六日在台北總部舉辦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內部稽查訓練課程,由傅定傑處長及賴文修資深驗船師主講,課程係針對ISM CODE條款、公司/船舶評鑑種類及流程、ISM評鑑作業執行、內部稽查之紀錄檢查及現場巡查、實務經驗案例等主題進行詳細說明。

CR表示,本次課程內容除介紹ISM CODE條文規定外,主要教導學員進行船舶操作、維修保養及船員管理的稽核流程,而船上稽核部分,則著重在如何有效與船員溝通,確認船長、輪機長、船副、管輪等管理階層對救生、滅火等重要安全設備的保養及操船相關知識是否熟稔。

CR強調,課堂中講師藉由案例分析探討來加強學員稽核技巧,協助其更加明瞭安全管理評鑑流程與作業程序,也透過實務經驗分享,提點學員可能忽略的要點,期能透過知識與經驗的傳遞,進而提升我國船舶安全。

CR補充,此次課程報名踴躍,共計有陽明、萬海、達和等十多家公司報名參加,本課程將於今年10月再舉辦一場次,另其亦有開辦 「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歡迎航運先進踴躍報名參加,詳情可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https://www.crclass.org/category/training/

CR預先整理國際海事組織MSC 108會議將採納的新規定!

國際海事組織(IMO)將於5月15日至5月24日在英國倫敦召開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08屆會議(MSC 108)。驗船中心(CR)預先整理本次會議將採納的國際公約修正案重點:

1.新增要求:2028年1月1日後建造總噸位(GT)20,000以上的非液貨船,比照液貨船必須配備「應急拖帶裝置」;

2.強化要求:2026年1月1日後建造的駛上駛下客船,增強火災偵測、錄影監控和滅火系統相關的消防安全要求(並有部分規定追溯至現成船);

3.新增漁船船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章程(STCW-F Code),將為漁船船員的訓練、發證及當值建立明確的標準,2026年1月1日生效;

4.新增貨櫃遺失資訊回報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當船長發現有貨櫃遺失或漂流在海上的情況時,應立即向船旗國、附近船舶和最近的沿岸國報告(報告內容如附圖1所示);

5.因應貨船大型化趨勢,修正國際救生設備章程(LSA Code)有關救生艇筏和救難艇從吊艇架頂部下降至水面速度的規定並規範最大和最小速度限制,以更符合實務情況(詳見附圖2),2026年1月1日生效。

CR補充,本次會議還將繼續討論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相關議題並繼續研擬MASS章程草案。依據IMO的時間表,如果各項內容成功達成共識,該章程預計將於今年底的MSC 109會議採納,並於2028年1月1日由建議性章程轉為強制性章程。

為協助我國航運界即時了解國際海事安全的最新動態,CR將於5月25日發布及總結MSC 108次會議重點快報。

附圖1:發現貨櫃遺失或漂流在海上的報告內容
附圖2:救生艇筏或救難艇從吊艇架頂下降到水面的速度限制圖

CR發布「甲醇燃料特性、製程與成本趨勢探討」

為因應國際節能減碳浪潮,航運界積極關注替代燃料發展,在各種替代燃料中,甲醇因污染低、易儲存而成為矚目的替代燃料選項,再生甲醇更有機會成為熱門的永續燃料。

中心特別製作「甲醇燃料特性、製程與成本趨勢探討」,針對甲醇燃料製程及運用進行詳細分析,歡迎參考使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