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開展再生能源的趨勢,CR也認知到業務多樣化為必然途徑,因而積極布局如浮式風電與多元電力轉換系統(Power-to-X)等新技術。謝謂君說明,依據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於2024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推估至2030年,全球具有高達8.5GW浮式風電的發展潛力,儘管現今全球商轉化浮式風場不多,一旦建設成本下降與各國法令明確化,浮式風電將以驚人的速度開展。國際常見浮式平台型式有浮筒式(Spar)、半潛式(Semi-submersible)與張力腿式(Tension Leg),各種浮式平台有不同特性與技術需求,例如浮筒式平台結構幾何相較簡單,是一直立柱狀浮筒,惟整體系統所需吃水較深,過往案例多適用於水深100公尺以上海域;半潛式平台則由三至四個浮筒連接組成,結構吃水相較淺,易於岸邊組裝後再拖拉至風場位置安裝,不過缺點為結構幾何複雜,銲接與製造要求與限制較多。離岸風電開發須考量臺灣海域的環境條件與歐洲迥異,必須評估的技術議題亦不盡相同,例如海洋附生物增生將影響下部結構重量與運動特性、流場受力及防蝕系統規劃,又如因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區導致地震頻繁,以及颱風侵襲帶來的極端風速,這些都屬於臺灣的特殊環境因素;CR不僅具備豐富離岸風場圖說審查與現場檢驗實績,且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導下,將上述臺灣特殊環境技術議題,彙整編撰於「離岸風力發電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協助產業界更瞭解離岸風場進入長達25年運維時期的常見做法,進而增強綠色金融的參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