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船舶受檢表現 CR舉辦PSC訓練課程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 以下簡稱CR)3月31日於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舉辦港口國管制(PSC)檢查機制及應對策略訓練課程,分享常見缺失和面對PSC檢查時的應對技巧,以提升我國航商所屬船舶之PSC受檢表現度,降低遭留置的風險。

課程從PSC檢查制度為出發點,使學員了解該制度運行模式,並宣導船舶於國外港口到港前自我檢查及平日計畫性維護的執行細節,強調船員確實依規定執行的重要性,另針對過去曾發生過或經常出現之缺失進行深入探討,防止相同錯誤一再發生,進而避免所屬船舶遭留置處分。

驗船中心作為我國唯一授權之驗船機構,除了今日舉辦PSC訓練課程外,為提升國輪應對PSC受檢時之表現,於去年底亦已完成一份訓練投影片及影片,可供船東作為船員訓練教材,影片部分以澳洲海事局AMSA之PSC檢驗影片為基礎,經整理後輔以中文解說,上述投影片及影片皆已置於CR官網,歡迎各界下載使用。

本次課程共吸引來自陽明、台航、四維、光明…等七十餘位航運界先進踴躍報名參加,學員反饋良好,未來驗船中心將會持續提供我國航運界各項訓練課程,以傳遞知識、增進我國航運技術發展為最高使命。

CR技術研討會圓滿順利 分享國際公約發展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111年3月24日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國際會議廳舉辦技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黃建樺總驗船師主持,聚焦於「國際公約發展現況」、「稽核缺失分享」、「離岸風電船之檢驗要求」及「電子證書」等四大主題,藉由資訊分享交流,協助航商積極應對並佈局未來趨勢,吸引眾多航運業先進共襄盛舉,現場互動熱絡。

研討會首先由法規組葉德生組長進行國際公約發展現況簡報,彙整國際海事組織(IMO)及其他主管機關所發布之即將生效或未來可能生效的各項規定,當中包括航商目前最關心的「現成船能源效率指數(Energy Efficiency Existing Ship Index, EEXI)」以及「碳強度指標(Carbon Intensity Indicator, CII)」等兩項新規定,及替代燃料使用相關發展等,將複雜條文化繁為簡,以簡潔扼要方式呈現,提供予業界提前因應準備。

研討會第二個主題由稽查組李奇峰組長介紹ISM/ISPS/MLC稽核缺失分享,以多年實務稽核經驗提出相關建議,以利我國航商更加了解檢驗之重點,期能提升工作執行之效率,降低缺失發生率。

另由於我國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各離岸風場海上施工快速展開,眾多國內外船舶集結於我國水域參與風場建設,本次研討會再生能源處詹育禔處長針對國際上開發商普遍採用的IMCA(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ractors Association)檢驗要求及標準進行說明,使更多我國航商了解相關資訊,進而促進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發展,CR已於去年11月取得IMCA核發之MISW(Marine Inspection for Small Workboats) 檢驗員資格,CR不斷提升服務能量,並與國際接軌,以提供更為完整之服務。

此外,因應客戶對電子證書之需求,本次研討會中CR亦介紹自行開發之電子證書系統,CR已投入大量資源開發證書驗證系統,該系統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電子證書使用指導方針」(FAL.5/Circ.39/Rev.2)的相關規定,並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目前CR已取得巴拿馬海事局授權可簽發電子證書。

CR透過本次研討會分享相關訊息,並藉由與業界之交流,得以提升我國航運產業之技術能量,並增進航運產業蓬勃發展。本次研討會資料歡迎至CR官網下載。

驗船中心(CR)邀請船舶引擎製造大廠介紹未來船舶引擎使用替代燃料之發展趨勢

國際海事組織IMO依MEPC.328(76)修正案訂定之減碳目標為2050年航運船舶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與2008年的數值相比降低50%,是以船舶引擎製造大廠皆致力於研發使用替代燃料之引擎,其中液化天然氣(LNG,俗稱天然瓦斯)、甲醇(Methanol,俗稱工業酒精)和氨(Ammonia,俗稱阿摩尼亞)等低閃點替代燃料,為世界各大造船廠所推行。以LNG燃料及燃油作為雙燃料之船用引擎研製已趨成熟,但氨及氫等作為船用引擎替代燃料,目前各大造機廠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相關研發工作。

CR為因應此趨勢並了解船用造機廠使用替代燃料引擎之造機技術發展現況,特別邀請台灣曼恩能源有限公司(MAN Energy Solutions Taiwan Ltd.)李佑為經理於2月17日至CR總部,以Future Fuel Option for Maritime為題(如圖1所示),詳細介紹並說明該公司研製不同種類替代燃料之船用引擎型式、不同替代燃料之特性及其所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等。

MAN Energy Solutions近年來所研製替代燃料船用引擎包括使用液化天然氣、乙烷、液化石油氣和甲醇等。而氨雙燃料引擎也正在發展中,並計畫於2023年進行原型機試驗、2024年提供各船廠使用。

CR將在目前已發布之「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準則」(如圖2所示)架構下,持續關注並密切配合各造機廠家對於船舶引擎使用不同種類替代燃料之開發,及考量「國際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安全章程」(IGF Code)增修條款發展狀況,不論是甲醇/乙醇、氨、乙烷或者是液化石油氣等替代燃料,將陸續發布相關準則供業界採用、參考及回饋。

圖1:台灣曼恩以「Future Fuel Option for Maritime」為主題介紹未來船舶引擎使用替代燃料之發展趨勢

圖2:CR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準則2022

台灣曼恩能源公司李佑為經理至CR總部介紹替代燃料之船用引擎型式

驗船中心(CR)舉辦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

驗船中心(CR)於111年1月19日至21日在台北與法國驗船協會(BV)共同舉辦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之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本次課程內容包含ISPS CODE相關規章及條款介紹、船舶保全評估及計畫綱要制訂、緊急應急計畫準備及船舶保全查驗程序及重點剖析等,另特別邀請刑事警察局偵五隊之專業教官,針對課程中有關辨識危險物質裝置,以及認識爆裂物之觀念授課。

船舶於世界貿易運輸扮演重要角色,其航行過程以及停泊世界各港口時,極可能遭遇海盜攻擊或偷渡客登輪等危及船舶保全之議題,為加強相關人員之海事保全意識,藉由本次課程,CR及BV講師結合自身多年檢驗與稽核實務經驗,不僅提供學員知識面之資訊,另也特別針對實務面進行深入探討與應用,令參加學員獲益良多,進而回饋至學員所服務之國內航運產業。

CR與BV自2004年ISPS CODE生效以來,即共同合作舉辦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學員參加此課程,可取得CR與BV兩船級協會所核發之結業證書,本年度此課程預計將於8月份舉辦高雄場次,報名資訊請參考CR網站Trainings,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MEPC 77會議報告釋出,CR持續關注船舶廢氣清潔系統準則之調整

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77期會議報告已釋出,並更新廢氣清潔系統(EGCS)準則,該準則適用2022年5月26日以後安裝的EGCS。

依據芬蘭氣候研究所提交給IMO的調查報告指出,燃油排放的硫化物,會造成區域性肺部疾病的增加。在2005年時,船用燃油其硫含量為4.5% m/m,2012年時降為3.5% m/m (高硫油),直到2020年的1月1日要求降到0.5% m/m (低硫油)。就第4季船用燃油統計,高低硫油的價差每噸就超過130美元。原則上船舶都要採用低硫油,但船舶若安裝等效設備,類似火力發電廠的洗煙器時,仍然可以使用高硫油以節省燃油成本。等效設備為廢氣清潔系統,即脫硫器,將燃燒後廢氣中的硫化物等,經過清洗轉換成酸性廢水排出。

驗船中心(CR)指出,本次為滾動調整脫硫器的性能標準,修改2015年的準則,主要是新增相關定義及術語,對於設備的性能會進一步的調整,同時也敘明設備安裝後的檢驗事宜。

驗船中心(CR)提醒,另一個重點是修正該準則附錄3排放水數據收集的內容,新增採樣程序、採樣人員及實驗室的資格等,此外對於洗出來的排放水可能含有致癌物質的多環芳烴(PAH)、重金屬(如鎘、鎳、鉛、砷等)制定相關的檢測標準。

對於脫硫器排放水是否會污染海洋,目前仍是眾說紛紜,因此有必要制定統一的要求,以避免雖對船舶排放至大氣之污染物進行管制,卻讓洗滌過後排放入海的排放水造成其他的污染。IMO將就排放水之標準進行討論,預計2022年底完成,並制定相關的排放標準,以保護海洋。驗船中心(CR)也將持續關注,提供最新的資訊。

IMO文件指出,若不採低硫油,區域發生心血管及肺癌的可能性分布
目前高硫油及低硫油的價差已超過每噸130美金左右
安裝於船舶上的SOx Scrubber示意圖

MEPC 77會議順利閉幕,同意修正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

國際海事組織(IMO)其下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77屆會議已於英國時間11月26日下午閉幕,驗船中心(CR)摘要本次「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議題」之重要結論如後,並將為您持續關注各項議題之發展。

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及2050年減排目標(2050 Level of Ambition and the IMO GHG Strategy):
本次MEPC會議,同意修正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及2050年減排目標,以呼應來自聯合國氣候峰會的要求。部分國家認為IMO面對外界的質疑,應以更積極行動展示航運減排溫室氣體及二氧化碳之決心,並且使IMO的減碳期程與巴黎協定溫升不超過1.5度的目標保持一致;但也有些國家建議應先提升新燃料的技術和相關基礎設施之發展,以及提供開發中國家的支援,以免定出不切實際之目標。

最終,同意加嚴IMO原先所定之2050年減排目標,遺憾的是尚未達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中所提出之2050年零碳排」的標準。

MEPC將持續進行詳細討論,於明年6月舉行之MEPC 78提交具體建議報告,並預計於2023年春天舉行之MEPC 80採納新修正之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之戰略。

圖一:MEPC 77會議已閉幕,將持續修正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

國際海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及其基金(Inter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oard (IMRB) and the associated IMO Maritime Research Fund (IMRF)):
作為IMO未來溫室氣體減排可能之中長期目標,有關設置「國際海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IMRB)及其基金(IMRF)」與「建立市場機制措施(即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稅)」之議題在會議上展開密集討論。經與會單位交換相關意見後,雖然IMRB及IMRF之概念已獲得大多數會員國支持,但就其後續詳細之工作目標、基金具體運作方式以及資訊分享之方式,需再交由2022年5月16至20日(暫定時間)舉行第12屆之溫室氣體減排會間工作組(ISWG-GHG 12)持續討論。

圖二:IMRB溫室氣體減排議題之潛在研究項目(資料來源:Ricardo)

海洋污染防治的討論議題眾多,與航商息息相關,驗船中心將持續追蹤國際海事組織會議相關熱門議題的發展趨勢,整合於驗船中心的技術通報,亦歡迎各位讀者Subscription相關國際公約的資訊。

產學合作再升級 驗船中心攜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簽訂人才培育備忘錄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11月24日共同簽訂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備忘錄,宣示強化海事教育與產業接軌,為我國海事人才培育矗立新的里程碑。簽署典禮由CR謝謂君董事長及海大許泰文校長代表簽署,並邀請交通部航港局葉協隆局長擔任見證人,總統府林見松國策顧問、世邦海運李健發董事長及十餘位航運先進皆親臨現場觀禮。

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於簽署典禮開場致詞時表示,產業蓬勃與人才培育息息相關,唯有不斷注入新興知識、吸引新世代學子投入,台灣的海洋產業才能夠長久的發展,驗船中心為我國唯一授權的驗船機構,在國際上表現亮眼,於推動海事人才培育上定不缺席。

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則指出驗船師的工作是造船產業最高深的技術執行展現與工程監督藝術,其保證整個船舶建造、維修的品質及安全。海洋大學希望透過雙方簽署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備忘錄,有效運用彼此人才資源與儀器設備,共同推動船舶監造及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

另外,航港局葉協隆局長於致詞中表示,驗船中心為我國唯一授權之驗船機構,海洋大學則為我國最完整之海事教育學府,此次備忘錄的簽訂將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之功效,希望此次合作有效推動船舶及離岸風電產業發展,未來產官學合作關係能更加緊密。

藉由本次備忘錄的簽署,驗船中心與海洋大學未來將針對講座課程設立、獎助學金增設、產學合作等三大項目加強合作,期望能有效整合資源,創造產、學界正向循環,鼓勵莘莘學子投入航運產業,持續增強我國海洋技術能量,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增進我國產業蓬勃發展、生生不息。

備忘錄由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左二)及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右二)代表簽署,並由總統府林見松國策顧問(左一)及交通部航港局葉協隆局長(右一)見證。
備忘錄簽署人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前排左四)、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前排右四)及全體觀禮貴賓一同合影。

國際海事組織MEPC 77開幕,聚焦航運減碳議題

國際海事組織(IMO)其下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77屆會議已於11月22日至26日如火如荼的展開。本屆會議(MEPC 77)主要討論的議題有:是否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稅?是否成立國際海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是否加快IMO 2050年的減碳期程?以及是否更進一步制定脫硫器洗滌水之排放標準? 驗船中心(CR)將為您持續關注各項議題之發展

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
為符合IMO於2018年所定之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2050年時,船舶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08年的數值相比降低50%,如圖一),本次會議討論相關加快船舶脫碳的措施。

圖一、過去與未來推估之國際航運二氧化碳排放量
資料來源:IMO(2020), IMO(2018b), 世界銀行

其中,為加速對替代燃料技術的研究發展、促進產業跟上減碳的期程,有關設置國際海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IMRB)及其基金(IMRF)之議題將持續討論。IMRF預計將向航商收取每噸船用燃油2美元,預計在十年內提供50億美元作為船舶脫碳等相關研究發展的經費。同時討論建立市場機制措施(MBM),即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稅(每噸二氧化碳100美元),成立IMO氣候基金(ICF),以市場機制增加替代燃料(如圖二)的競爭力。上述兩項議題如獲通過,將加快替代燃料的發展,使得低碳航運的未來更為具體可行。

另外在本月(11月)稍早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中,航運業的高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碳排放量之3%)引起各國重新關注IMO的減碳期程。IMO秘書長Kitack Lim表示:「我們必須要提高雄心,跟上國際社會最新的發展趨勢」,再加上丹麥、美國等14國要求IMO制定2050航運零碳排的目標,都可能促使IMO加快其減碳期程,值得後續持續關注。

圖二、船用低/零碳燃料之選項
資料來源:MEPC77-INF.23

脫硫器洗滌水排放:
作為使用低硫燃油的替代措施,部分船舶採用廢氣淨化系統(EGCS),即脫硫器(SOx Scrubber)。然而使用開環式脫硫器,將洗滌後含有硫酸及重金屬的水,排放到海洋,對其生態環境影響的議題仍持續受到關注。有些研究表示洗滌水對短期接觸到的海洋生物所造成的影響很小;但同時也有研究指出,使用重油搭配EGCS與使用低硫燃料相比,可能排放更多污染物質。目前已有部分國家或港口限制或禁止洗滌水的排放,在本次會議上討論應禁止在特別敏感海域(PSSAs)(如波羅的海、澳洲的大堡礁、美國的佛羅里達礁島群等)及北極海域排放洗滌水,並應進一步嚴格制定、執行、監控和回報洗滌水排放的標準。同時也將更新廢氣淨化系統準則及相關通函。

海洋污染防治的討論議題眾多,與航商息息相關,驗船中心將持續追蹤國際海事組織會議相關熱門議題的發展趨勢,整合於驗船中心的技術通報,亦歡迎各位讀者訂閱相關國際公約的資訊。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