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瞄準離岸風電3-2競標,三度攜手驗船中心與達信舉辦Insurers Day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 為強化離岸風電保險實務,並為參與離岸風電3-2競標積極備戰,繼2019年及2022年後第三度舉辦Insurers Day,今(21)攜手財團法人驗船中心(下稱驗船中心)與美商達信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下稱達信台灣)共同舉辦「CIP Insurers Day – 離岸風電綠色保險實務」研討會。現場金融及保險業者雲集,國內14家產險更是全數到齊,顯示業界對CIP進軍離岸風電3-2階段的高度興趣。

近期國際離岸風電產業因通貨膨脹及利率上升等因素遭遇逆風,台灣的離岸風電3-1計畫也屢屢面臨開發成本激增、與全球市場競爭資金與資源的挑戰。CIP在一片低迷的開發環境中持續挺進,不僅渢妙計畫在開發進度上大幅領先於其他3-1風場,更積極進行3-2風場備標,以行動說明對離岸風電產業、對台灣市場充滿信心。

CIP財務長徐正穎表示,COP 28 促使國際間達成「2030年三倍再生能源、雙倍能源效率」的共識,更強調保險機構在協助對抗氣候變遷上扮演關鍵角色。 CIP作為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基金,早已積極擁抱各項創新能源科技,包括浮動式離岸風場、綠電轉氫技術等,這些新技術的導入與商業化都仰賴保險市場的支持。CIP 3-1期的渢妙風場得到國內保險業者力挺,在備標階段便已獲得國內全部14家保險業者的合作意向書,展現了業界對CIP的高度信心與認可。本場交流將延續業界對CIP的支持,共同為3-2風場開發、以至於創新能源技術得以導入台灣打下基礎。

達信台灣執行長李思睿(Seth Peller)表示,日內瓦協會今年1月所發表的研究指出,保險業在減碳上的關鍵角色是在導入創新減碳科技以及擴增商業規模的過程當中,提供風險辨識及管理、並以實際投資給予商業上的支持。達信台灣自潛力場址階段起即擔任CIP之專案保險顧問,見證CIP對創新能源科技及商業模式的投入,隨著CIP在台灣的長遠布局與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未來將協助本土保險業更深入綠能減碳的各項領域。

驗船中心董事長謝謂君表示,驗船中心自2019年參與首場Insurers Day開始,與CIP共同推動台灣離岸風電保險實務,從成為全台首家海事保證鑑定驗證機構開始,持續提供驗證與風險識別服務,確保保險公司和被保險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自去年起與CIP的合作更從離岸風電進階到綠色替代燃料領域,邁入離岸風電3-2階段,亦將持續與CIP共同深化本土專案保險實績。

驗船中心、CIP與美商達信保險經紀人共同舉辦保險日,為國內保險業者說明離岸風場開發風險。

賀!驗船中心浮式風電研究成果獲優秀論文獎

  驗船中心(CR)發表論文「10 MW浮式風力機系統於不同風波入流方向下之整體負載及性能分析」,榮獲2023年度台灣風能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該論文探討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SOIC)設計之德塔浮臺(DeltaFloat)搭配DTU 10 MW風力機,進行風力機控制系統、浮式平台運動與發電性能的深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浮式平台繫纜的張力明顯隨入流方向變化,因此規劃浮式風力機方位時應考量我國場址之風、波、流盛行方向,以降低繫纜所受負載。此一研究成果展現CR紮實與前瞻的研究與技術能力。

  CR投入離岸風電領域十餘年,做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重要智庫,協助建置離岸風場專案驗證審查能量,更編撰可供產業參照的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指引。積極參與國內離岸風場工作,CR累積豐富第三方審查及現場工作經驗,同時關注離岸風電發展趨勢,其中浮式風電為國際與我國推動離岸風電的下一階段發展重點。

  未來,CR將持續精進浮式風電驗證能力,針對極端斷纜、動態電纜、錨錠與土壤互制等重要議題進行探討,並期待能為離岸風電領域的發展貢獻更多寶貴的經驗與專業知識。

圖一、不同入流下繫纜張力
圖二、領獎照片

標準檢驗局與驗船中心協助綠色金融深入瞭解離岸風電海事工程

圖中參與單位包含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東方風能、中能發電、環球測繪、佳運重機、CR驗船中心、各銀行保險業者等(驗船中心提供)

  離岸風電為能源轉型重要工程之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簡稱標檢局)持續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發展,建立適用於我國的標準與規範,致力提升離岸風場的安全與可靠度。在歷經「先示範、次潛力」兩階段,離岸風電將迎來下一個開發階段,由於離岸風電產業進入門檻高,投資動輒數億元起跳,金融保險的支持可謂離岸風電產業的強力後盾。

  自政府全力發展離岸風電、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技術產業聚落以來,財團法人驗船中心(簡稱驗船中心)在標檢局的指導下從產業趨勢、檢驗法規、風險評估與在地議題與等方面,為金融保險產業提供海事工程投資解析與鑑別相關風險及關鍵技術,今(30)日驗船中心辦理「實務管控海工船舶投資風險之經驗交流暨參訪會」,並邀請標檢局、兆豐銀行、兆豐產險、合作金庫銀行、台新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富邦產險、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臺灣銀行、東方匯理銀行等,參訪「大地能源號(Geo Energy)」和「東方建設者號(Orient Constructor)」。大地能源號為我國首艘國籍探勘船,擁有DP2動態定位系統和自動化鑽管裝卸系統,為我國離岸風電產業提供良好海洋地質探勘技術服務。東方建設者號為首艘國籍的大型離岸工作船,除了搭載兩套無人載具佈放系統和250噸補償式起重機,還配有動態補償舷梯以提升船員工作安全及效率,已協助台灣風場完成水下爆裂物偵測及支援地質鑽探等多項專案,目前也提供國內離岸風場運轉與維護相關服務。

  本次交流會中,驗船中心亦會同東方風能、佳運重機械與環球測繪分別以離岸風電的陸域施工量能、風場開發探勘實績為主題,分享從事離岸風電工程的實務經驗,期盼可協助金融保險業者釐清海事工程的技術內涵,強化對於在地產業供應鏈的信心,進而掌握兆元產業供應鏈的市場先機。

  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進一步表示:「過去已建置或正在建置的多個風場中,本中心已參與包含水下基座、風力機、海底電纜施工的海事保證鑑定(Marine Warranty Survey, MWS),也參與船舶建造及業者履約的技術盡職調查,為金融保險業者評估及鑑別技術風險,另外中心也協助業者完成符合風電要求的IMCA船舶檢驗,以順利至風場執行各項任務。藉由本次的交流會,促進海事工程產業與金融保險業界的對話,為下一階段的開發預做準備。」

  目前第三階段風電業者已與經濟部完成簽約並投入風場開發,驗船中心將以專業知識、經驗與技術為利基,不僅可協助海事工程商實施船舶檢驗、提供海事保證鑑定服務,也可為金融保險業者把關技術風險,雙軌並行,鞏固離岸風場的投資與建造安全。

CIP與驗船中心(CR)簽署合作備忘錄 研發低碳能源為台灣航運業提供淨零減碳解方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宣佈,於今(19)日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簽署合作備忘錄,致力發展台灣低碳能源生產及應用,為台灣航運業提供低碳解決方案。

  透過與CR的合作,CIP將在台灣深入探討利用電力多元轉換技術(Power-to-X, PtX),使用綠電生產低碳燃料之可行性,為台灣航運業的減碳之路鋪設基石。台灣在國際航運業佔有重要地位,全球前 15 大航商中就有 3 家來自台灣。因此,如何為航運業建構減碳所需的資源和環境,對台灣的航運業及全球的減排績效都至關重要。

  台灣於去年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寫入氣候變遷因應法,聯合國海事組織(IMO)也於今年7月將2050年定為國際海運船舶淨零碳排目標年。隨著國際淨零趨勢,全球航運業面臨著巨大的減碳壓力。燃料是航運業的主要碳排來源,低碳燃料是航運業達成淨零碳排不可或缺的角色。

  CIP擁有專業的再生能源投資及開發實績,並於 2021 年成立能源轉型基金,專注於多元電力轉換及低碳替代能源的投資開發,該基金目前管理資金達30億歐元,並於歐洲、美洲及澳洲有多項計畫開發中。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 CIP在全球多國開發多項PtX專案,生產綠氫、綠氨、綠甲醇等替代燃料,以支持各國頂尖的運輸、農業、化工、鋼鐵等產業的低碳轉型。CIP在台灣積極參與離岸風電的投資、開發與建設,加上 PtX 技術和專業投資能力,CIP與驗船中心的合作將共同實現低碳能源的生產和應用。 驗船中心董事長謝謂君表示,CR自1951年成立以來,始終透過厚植自主技術能量,提供最高品質服務予航運產業,除了執行船舶檢驗以符合國際公約與船級規範外,近期亦訂定「船舶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準則」、「船舶使用甲醇/乙醇燃料準則」、「船舶使用氨燃料準則」等多項替代燃料技術準則供業界參考,全力協助我國航商持續與國際接軌,鞏固台灣在全球航運的重要地位。此次透過與CIP的技術合作,雙方將能更精確地掌握航運產業的減碳規劃與需求,並進一步為航運界提供最佳的低碳替代燃料解決方案。

驗船中心攜手保險產業剖析離岸風電市場契機

  台灣離岸風電在今年四月迎來新的里程碑,達到建設200座離岸風力機的目標,伴隨區塊開發第三階段第二期選商機制規則的公布,勢必將帶動更多潛在業者進入離岸風電市場,同時此亦顯現離岸風電的建置將自近岸淺水拓展至深水海域的可能性。

  為使產業界掌握離岸風電最新的發展趨勢與技術議題,驗船中心(CR)與ABL公司、達信公司(Marsh)於今(20)日聯合舉辦「保險與風險,台灣離岸風場核心經驗分享與未來展望研討會」,該研討會區分為「離岸風電的保險與融資」與「浮式離岸風電的挑戰與風險」兩大面向,來加以探討當保險做為風險控管的最後一道防線,如何恰當發揮救援功能,進而提升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

  驗船中心自2012年跨足離岸風電以來,結合既有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成為台灣第一家可完整提供離岸風場海事保證鑑定服務的本土驗證單位。除了是我國船舶與海事工程技術最深厚的本國檢驗機構,亦為政府在船舶檢驗諮詢領域的重要智庫,同時做為產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協助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建構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指引。

  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表示:「為提前布局台灣浮式風電及氫能與低碳燃料的未來發展,以協助台灣達淨零目標,驗船中心今年初與船舶中心(SOIC)完成簽署浮式風電合作備忘錄,並啟動雙邊研究計畫,已初步完成浮式風電驗證技術能量建置,昨(19)日也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簽署航運產業減碳暨低燃料發展合作備忘錄,將來驗船中心能更精確地掌握台灣航運產業的減碳規劃與需求,以期全力協助我國航商持續與國際接軌,鞏固台灣在全球航運的重要地位。」

業者無須等待,CR提供即時CMID檢驗服務

圖片說明:CR 執行大型船舶檢驗
圖片來源: CR提供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以下簡稱CR)配合政府政策與市場業者需求,於2021年11月取得IMCA核可執行小型船舶(Marine Inspections of Small Workboats, MISW)的檢驗資格,今更是進一步取得適用於船舶500總噸以上,及/或船體長度24公尺以上之大型船舶(Common Marine Inspection Document, CMID)檢驗資格,可即時提供業者CMID檢驗服務。

  隨著離岸風場區塊開發第一期五間業者已於6月30日申請簽約作業完成,我國西部海域累計多達15個風電案場同時執行場址調查、施工建造與完工營運相關船舶海事動員,數百艘投入風電案場之船舶雖都具備船級證書,然為加速海工市場船舶租賃媒合便利性,國際海事承包商協會(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ractors Association , IMCA)透過其所認可的合格檢驗員執行船舶檢驗並上傳系統,供船舶租賃雙方得以迅速透明地檢視船舶現況,離岸風電開發商多半於工程合約中載明要求下游承包商之船舶應具備此IMCA系統檢驗報告。

  CR董事長謝謂君表示:「全球僅有387人具備大型船舶CMID檢驗資格,CR取得此證書不僅證明我們長期以來符合國際船舶檢驗水準,更提供我國業者即時性的在地服務,無需再排隊等待國外檢驗員前來的時間。CR將持續更新國際船舶檢驗資訊,並觀察市場需求調整服務內容與量能,以協助國內離岸風電產業蓬勃成長。」

TAF核發國內首張離岸風場全生命週期認證證書,CR助攻我國驗證技術本土深化

圖片說明:驗船中心參與風力機檢驗之現場檢驗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驗船中心 CR提供

  透過離岸風場建設帶動臺灣能源結構轉型為政府重要政策,然慮及離岸風場建設需投入鉅額資金,以及我國與歐美在特殊災害性天氣、海床漂沙、腐蝕等方面不同的環境條件,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以下簡稱標準局)於108年9月頒定「離岸風力發電案場專案驗證審查示範輔導作業要點」,此要點之目的不僅在於協助國內風場開發業者瞭解我國與歐洲技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確保我國離岸風力發電案場之安全性。為此,標準局逐步地建置與國際接軌之離岸風場認證與驗證系統。

  驗船中心(以下簡稱CR)自108年起遵循國際ISO/IEC 17065專案驗證作法,透過國內外各界專家指導訓練、歐洲風場移地實作、增聘不同專業背景的同仁、實際離岸風電分包業務承接等方式,逐步建置技術能量並向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以下簡稱TAF)申請認證。在此過程中,CR已先於109年7月取得離岸風場設計審圖範疇的驗證模組資格、後於110年9月取得安裝施工範疇的驗證模組資格,今年更進一步通過TAF與外部技術專家群的審核評鑑,取得試運轉及運維驗證資格。因此,CR成為國內第一個離岸風場全生命週期完整模組發證資格的驗證機構。

  CR謝謂君董事長表示:「驗船中心從101年起投入離岸風電技術建置,至今已超過十年,其中技術深度與複雜度可想而知,成為我國第一個具備全生命週期發證資格的驗證機構得之不易,取證過程也讓驗船中心得以逐步地拆解外界不易窺知完整的離岸風電技術黑盒子,未來驗船中心將更積極配合主管機關制訂的管理辦法,針對我國風場所面臨且應留意的特殊環境技術議題加以把關。」

  標準局頒訂之「離岸風力發電案場專案驗證審查示範輔導作業要點」適用113年底前併網之離岸風電案場,CR此次取證也讓主管機關後續於專案驗證制度的修法,以及離岸風電開發商選擇專案驗證審查機構時,皆更具備彈性與選擇性。

圖片說明:驗船中心已取得之專案驗證模組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驗船中心 CR提供

經濟部離岸風電技術指引頒布,驗船中心主責編纂運轉及維護篇章

本技術指引適用範圍涵蓋離岸風力發電廠之涵蓋轉子機艙總成、支撐結構及輸電系統。(驗船中心繪製)
技術指引編纂過程中,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及驗船中心積極與各界交流意見,左圖為2022年7月21日驗船中心舉辦之技術規範草案說明會,右圖為2022年10月18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舉辦之與開發商交流會議。(驗船中心提供)

  氣候變遷對地球影響已無法輕忽,世界多國均以2030年減少50%以上碳排放、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目標,並依此原則陸續公告減碳策略,蔡英文總統亦因應國際趨勢宣示將制定科技研發及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轉型策略,其中能源層面持續規劃以商業及技術層面較成熟的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為主要發展項目。我國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隨著2019年的海洋風場128MW及2021年的台電一期風場109MW併網發電,海能風場376MW甫於今年二月初完成全數安裝,大彰化東南、西南一期風場、彰芳一期風場及允能風場依規劃將陸續併網,屆時營運離岸風場裝置容量將達1GW以上,離岸風電於國人用電佔比持續攀升。

  有鑑於此,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配合國家能源發展政策於2020年8月起參考國內外相關離岸風電法規與標準,並考量台灣特殊場址條件及本土議題,如極端天氣、腐蝕、地震、軟弱土層等,著手制定離岸風場生命週期「場址調查及設計」、「製造及施工」及「運轉及維護」三大篇章之技術指引。該技術指引歷時兩年多,與交通部航港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經濟部能源局、勞動部職業安全署等共14個單位進行跨部會溝通,編修過程由專門法人承辦並邀請產學研界專家擔任審查委員,並於頒布前與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鏈各單位進行超過30餘場次的交流會議,無非期盼技術指引內容更符合業界現況,並成為台灣離岸風場建置乃至運維期各界可參考的「聖經」。

  驗船中心為中華民國政府唯一授權法定船舶檢驗之機構,累積72年之船舶及第三方檢驗資歷,具有鋼船、高速船及海巡艦艇等船級規範編纂之豐富經驗,亦不定期因應國際公約更新、技術發展以及國內產業需求滾動修訂之,另於船舶管理績效評比最高殿堂的東京備忘錄 (TOKYO MOU)中,驗船中心十餘年來持續維持「高表現度」,2022年更在77個認可機構評比中名列達第10名。驗船中心自十年前即啟動建置離岸風電業務,已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 ISO/IEC 17065離岸風場專案驗證系統認證,於大彰化、彰芳西島及海能等離岸風場均可見到驗船中心提供專業服務的身影。若要確保離岸風場20至25年的穩定發電,運維之其重要性及複雜程度並不亞於設計與建造,為此標準檢驗局委辦具有第三方檢驗、船級規範編纂及風場實務經驗之驗船中心主責技術指引中「運轉及維護」篇章。

  「運轉及維護」該篇章內容提及歐洲風場設計參數與台灣場址存在一定程度之差異與不確定性,如高溫潮濕的台灣環境使得腐蝕防護系統設計與監測更為重要、台灣海域的海洋附生物於支撐結構上增長速度與厚度需透過更多運維經驗方能加以掌握、台灣風場集中的中部外海疏鬆海床土壤特性可能衍伸的支撐力不足及沙波移動等議題均與歐洲經驗差異甚大。「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篇章的公告上路,將成為我國離岸風電開發商及有意願投入龐大運維市場的廠商得以更清楚了解運維全貌的重要技術參考資料。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致力淨零,布局離岸風場運維技術

本次活動參與單位包含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中鋼公司、世曦公司、中國輸出入銀行、富邦產物、兆豐產物、臺灣產物與各方學界

離岸風電為我國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家園的重點發展項目,政府各部會基於自身權責,規劃相關政策,隨著我國離岸風電併網容量的增加,如何掌握離岸風場運維關鍵技術為各界所需面臨且刻不容緩議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以下簡稱標準局)可謂離岸風場全生命週期安全的守門員,過往透過建立離岸風電零組件的檢測、專案驗證審查等制度,已逐步地建立適用於我國的標準與規範,對於後續大規模離岸風場運維技術管理,標準局已參考國際運維制度並整合國內產官學研各方觀點,將研訂風場運維安全的相關技術指引,提供風場開發商或運維廠商參考運用。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簡稱驗船中心)在標準局的指導下,偕同風力機葉片製造商天力離岸風電科技(以下簡稱天力)及風場開發商沃旭能源(以下簡稱沃旭),於2月7日舉辦「離岸風場運維技術研討會暨參訪活動」,在政府機關、風電開發商、金融保險業者及相關產業的互動之下,描繪產業鏈發展趨勢,掌握我國離岸風場運維關鍵技術先機。

落實技術在地化不僅是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的目標之一,也為相關產業帶來綠色商機,因此專精於葉片模具研發與生產、葉片效能改善的天力,串聯起材料供應鏈以逐步量產長達85公尺的葉片;另外為培養在地運維人才,增進就業機會,沃旭引進全方位的運維設備,興建設置多項綠色解決方案的世界級運維中心,同時為實現在地深耕的承諾及為臺灣傳統海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更洽臺灣大統海運和日本商船三井所成立的大三商航運,承租全球首艘客製化的中華民國籍「海上旅館」運維作業船「大三商領航」號執行大彰化離岸風場生命週期的運維作業,該船舶由大三商航運負責營運操作,管理系統與相關檢驗均接軌國際標準,經驗船中心發證符合國際公約與安全管理章程。

驗船中心執行長鄭志文表示:「以豐富的船舶檢驗與海事領域經驗做為基礎,驗船中心自2012年開始投入大量資源發展離岸風電服務,過去除提供臺灣風場的專案驗證服務,也參與離岸風電的海事保證鑑定,包含水下基座、風力機、海底電纜施工的現場監督,技術實力與實績與日俱增,品質更受國際機構與合作單位的肯定,去年(2022)也配合標準局完成『離岸風電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草案,該指引包含我國行政部門法令要求與台灣特殊環境條件技術議題,是可供各界參閱使用的離岸風電驗證的重要技術文件。」隨著離岸風場逐一併網,運維技術著實為維持風場發電效率的核心,驗船中心亦藉由積極培訓專業人員來提供最優質的專案服務,未來也將配合政府規劃與業界需求,不斷深化技術能量,自研究、諮詢、檢驗及驗證各方面,強化我國離岸風場全生命週期之安全,促進產業共榮。

船舶中心與驗船中心簽署浮式風電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臺灣浮式風電發展

由左至右為: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臺大工學院江茂雄副院長、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臺大李雅榮名譽教授、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以下簡稱船舶中心)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以下簡稱驗船中心)於今日上午(1月18日)簽署浮式風電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整合及分享資源,攜手推動我國浮式風電產業發展。

驗船中心成立於1951年,是我國唯一政府授權之船舶檢驗機構,於東京備忘錄 (TOKYO MOU)長期維持「高表現度」,以增進海上人命安全與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為使命,提供船舶有關之設計、操作與維護等認定標準;船舶中心成立於1976年,以提供船舶工程規劃、工程設計、研究發展、技術服務及知識整合之服務,協助國內外船舶、海洋及相關產業之昇級與發展。兩單位與臺灣船舶航運業之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除共同執行國內客船、國軍水面艦與潛艦等專案外,亦共同投入離岸風電技術建置。

經濟部於2021年8月發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容量分配作業要點」,從2026到2035之十年共釋出15GW開發容量,其中2022年底適才公布第一期區塊開發容量分配結果,後續也將陸續公告第二、三期分配細則。隨者臺灣近岸淺水域之開發逐漸飽和,開發範圍已拓展至深水區,若深水區之風場仍採用固定式基礎,成本與安裝難度將大幅上升,故目前已有業者提出於第二、三期將使用浮式基礎,能源局亦因應此發展趨勢,於2022年8月5日召開離岸風電浮動式示範風場說明會議,亦將於今天下午再次召開規劃說明會。

船舶中心配合國家政策投入海洋能源工程領域之技術研發,早在2013年起便開始針對浮式風機平台與錨繫系統設計等議題進行研究,陸續參與多項經濟部與科技部浮式風電計畫,作為國內浮式風電技術開發之領頭羊,於2021年成功完成可搭載12MW級風力機之半潛式浮動平台「德塔浮臺」(DeltaFloat)之設計,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表示:「促進海洋產業研發一直是船舶中心首要任務之一,浮動風力機平台DeltaFloat是船舶中心團隊長期所累計豐富的船舶設計與海事工程規劃經驗和研究之成果,也是臺灣離岸風電本土產業的重要里程碑,證明了本土廠商是具備自主設計能力,接下來船舶中心將持續精進DeltaFloat之設計,並力拼於2026年完成浮式風機實海域測試階段。」

浮動式離岸風電開發與建置過程中,涵蓋技術領域相當廣泛,且建設成本動輒新台幣數百億元,如何減低商業投資者或貸方所需面臨的風險與國家整體供電穩定性議題至關重要。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表示:「離岸風電開發過程中應有專業第三方進行技術評估與監督,浮式風電更是需要有相關經驗的第三方參與。過去十年驗船中心投入大量資源於離岸風電,除了取得TAF ISO/IEC17065離岸風電專案驗證之認證,也有豐富臺灣離岸風電第三方參與實務經驗,包含海纜鋪設、風機與支撐結構吊裝監督等,臺灣離岸風場六成以上均有驗船中心參與的實績。船舶中心的DeltaFloat是臺灣浮式風電一大突破,加上驗船中心第三方檢驗能量,對於我國浮式風電發展可說是如虎添翼。」

國際上浮式基礎早已不僅是紙上談兵,而是深海域離岸風場基礎型式最佳選項之一,今日船舶中心與驗船中心簽訂浮式風電備忘錄,期能結合雙方專長與實績,促進國內浮式風力機關聯技術發展,並推動我國浮式風電從概念設計階段朝實海域驗證更邁進一大步,以因應未來大水深浮式風電之開發,提昇國內浮式產業供應鏈之競爭力,朝向提高浮式產業國產化比例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