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CR規範及準則將於2023年7月1日生效:
» 鋼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3 [英文版]
» 高速船建造與入級規範 2023 [英文版]
» 海巡艦艇建造與入級規範 2023 [英文版]
» 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2023 [英文版]
上述規範已報交通部,並經交通部交航字第1125005502號函回復原則同意。
另自即日起停用「鋁合金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19」
驗船中心(CR)發布最新鋼船規範、高速船規範、海巡艦艇規範、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將於2023年7月1日生效實施。
驗船中心表示,CR創立至今已七十年餘,為政府授權的驗船機構,提供船舶檢驗服務。其中船級檢驗包含船體結構、機器與電機系統、材料與設備,涵蓋新造船、現成船檢驗及技術諮詢等,CR規範是執行這些檢驗的主要依據,本次CR規範修訂要點如下二項:
一、增加與替代燃料相關之註解及定期檢驗規定
因應船舶使用替代燃料的發展,CR已陸續發布船舶使用氣體燃料、甲醇/乙醇及氨燃料等準則,因應燃料種類多元化,本次增訂船舶使用替代燃料之註解及定期檢驗規定,例如:船舶搭載使用燃油/甲醇雙燃料主機,將可註記為 LFFS(DFD – Methanol),其中LFFS表示低閃點燃料船,DFD表示可使用雙燃料的柴油引擎,以因應市場變化並利於區別。
二、液化氣體船之檢驗規定
台灣因應能源轉型,載運液化天然氣LNG的船舶日益重要,配合國際海事組織(IMO)所發布的「國際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構造與設備章程(簡稱IGC章程)」內容修訂CR規範中液化氣體船之規定,並增加LNG船特殊設計或設備的對應船級註解。此外為使液化氣體船的規定更加完善,CR也全新制訂「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包含低溫貨艙之設計、管路、電氣要求及相關設備等,供業界參考使用。
驗船中心強調,CR規範修訂的面向期望切合船東、造船廠及國內產業需求,並因應新生效的國際公約、創新的造船技術、先進的材料及設備等,滾動式修訂現有規範並力求與國際接軌,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航行安全把關。
驗船中心發布最新「鋼船規範2023」、「高速船規範2023」、「海巡艦艇規範2023」及「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刊載於驗船中心網站(www.crclass.org)「出版刊物」頁面,歡迎業界採用。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將於5月31日至6月9日舉行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07屆實體及線上會議(MSC 107)。
本次會議預計延續MSC 106對於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章程的討論,依IMO規劃的時間表,若各篇內容順利達成結論,該章程預計將於2028年1月1日由目前的建議性質轉為強制性章程,目前的討論過程預計包含以下特點:
為了加快審議速度,IMO已於2023年4月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第2次聯合工作組(MASS-JWG 2)先針對重要議題進行協商,包括船長的角色及責任、遠端操作員的資格要求、遠端操作中心(Remote Operations Centre)的定義等,初步共識包含:
另一方面,本次會議預計採納下述SOLAS相關修正案:全封閉式救生艇通風要求、禁止滅火劑使用全氟辛烷磺酸(PFOS)、船上起重設備及操錨用絞機規定、散裝船及貨櫃船強制裝設電子傾斜儀等,驗船中心將持續關注本次MSC會期的發展。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簡稱CR)於五月十八日舉辦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內部稽查訓練課程,由傅定傑處長及賴文修資深驗船師主講,訓練課程針對ISM CODE條款、公司/船舶評鑑種類及流程、ISM評鑑作業執行、內部稽查之紀錄檢查及現場巡查、實務經驗案例等主題進行詳細說明。
CR表示,本次課程內容主要教導學員如何有效進行船舶操作、維修保養及船員管理之稽核,而船上部分則著重與船員晤談技巧,確認船長、輪機長、船副、管輪等管理階層對救生、滅火等重要安全設備的實務保養及操船相關知識是否熟稔,期望透過知識傳遞,進而提升船舶安全。
此次課程計有陽明、萬海、達和等十多家公司報名參加,除可使學員更加明瞭安全管理評鑑流程及作業,CR也結合自身多年檢驗實務經驗,以案例分析加強學員稽核技巧,參加學員獲益良多,與講師互動熱絡、反應熱烈。
上述課程也將於今年十月再舉辦一場次,除此之外,CR亦設有「PSC檢查機制重點及應對策略訓練課程」及「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歡迎航運同業踴躍報名參加,詳情可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


驗船中心(CR)近期宣布自主研發的航行最佳化程式CRVO(CR Voyage Optimizer)成功發表於極高學術品質的SCIE等級指標性國際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MSE),為航運業提供有效減碳與掌握成本的最有效評估工具。該程式能夠在規劃的航程中,估算航行船速和燃料使用比例之間的最佳化配置,並精準算出各航程的碳排放量、燃料成本、碳費、CII等級等重要結果,有助於航商做出最佳決策,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掌握營運成本和船舶能源效益。
CR表示,CRVO程式係自主開發,除了可應用於傳統單一燃油船舶,也針對近期發展迅速的LNG雙燃料或其他低碳燃料船舶特性,運用基因演算法得出航速、燃油和LNG使用比率的最佳方案。該程式使用的參數包含燃油和LNG的燃料成本、燃料消耗、到離港時間與航段距離等,並考慮船舶營運的碳強度指標(CII)、低硫排放管制區(ECA)以及歐盟碳交易配額(EU ETS)等法規的影響,為航運業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後續可持續依照國際減碳趨勢、法規演變或航商營運需求客製化調整。
CR強調,CRVO程式的研究成果已登上JMSE 2023年第11(4)卷第758號期刊,JMSE為海洋科學與工程領域高影響力的指標性國際學術期刊,顯示本研究的創新演算法及有效性受國際肯定。CR未來將持續以自身研究能量結合產業經驗,致力於航運節能減碳,為維護海洋環境及永續發展作出貢獻。論文全文請參考以下網址:https://doi.org/10.3390/jmse11040758。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112年3月21日假茹曦酒店舉辦2023國際航運展望與趨勢發展研討會,本次研討會集結國內各家航商技術主管,共同關注港口國管制(PSC)績效、最新節能減排規定及技術發展。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於致詞於表示CR創立至今已逾七十年餘,除了為船舶航行安全把關以外,一直以來扮演我國航運產業技術智庫角色,針對國際節能減排議題,CR持續關注並已訂定各種替代燃料及低閃點燃料準則以協助航商度過燃料轉換期,也開發完成航行最佳化程式,以基因演算法提供航商最低成本、最低碳排的雙目標最佳化航行規劃,未來也將密切關注各項技術發展並即時整理資訊供業界參考。
本次研討會首先由CR周詠翔副總驗船師針對「提升船舶管理績效,降低船舶留置風險」進行簡報,透過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船舶符合國際規範及標準,避免船舶遭留置風險,並進一步說明破除雙船級的迷思,CR所簽發之單一CR船級國輪公約證書,數十年來暢行世界各港口從未遭遇阻礙。
接著由CR研究處吳金翰處長講解「MEPC 79會議重點,聚焦能源轉型」,介紹最新的溫室氣體減排動態,包括IMO的MEPC 79最新的減排目標調整草案和歐盟最新的共識。根據這項共識,自2024年起海運碳排將納入EU ETS,由於時間將近,預計很快將影響到航運公司的營運規劃。此外,新造船訂單中使用替代燃料如LNG與甲醇等的趨勢已逐漸成長,為了因應國際節能減碳趨勢,CR也已開發多項替代燃料準則供各界參考因應。
最後由CR特別邀請德國知名船用引擎大廠MAN Energy Solution Managing Director Mr. Adam Green 針對主題「Moving Big Things to Zero in Shipping」進行分享,詳細介紹並說明該公司研製不同種類替代燃料之船用引擎型式、不同替代燃料之特性及其所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等。Mr. Adam Green特別提到目前MAN所交付之雙燃料引擎已超過1000部,其中液化天然氣為大宗、其次為液化石油氣、甲醇、乙烷,預計將於2024年正式推出氨雙燃料引擎,其預期在2032年後將有80%新造船採用雙燃料引擎,此趨勢不僅日益增長,而且將成為未來主流。
CR表示將定期透過研討會及技術通報分享國際最新海運議題,並加強與業界交流互動,盡最大努力提供航商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協助與支援,持續為我國航運產業貢獻心力。



因應國際節能趨勢以及海運減碳技術發展,驗船中心(CR)發布最新「船舶使用氨燃料準則2023(英文版)」(“GUIDELINES FOR SHIPS USING AMMONIA AS FUEL 2023”)供業界參考使用。
國際海事組織(IMO)近年來致力於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其戰略目標與規定發展一直是航運界最迫切且關注的議題,2022年末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79屆會議(MEPC 79)中亦積極討論減排戰略,並朝可行的具體目標發展,其中也包含國際航線船舶使用零排放燃料之占比、導入零碳排船舶之時程等。
船舶目前主要仍以柴油做為動力來源,但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卻不利於降低碳排與減緩全球暖化。氨氣本身為不含碳元素的替代燃料,能夠達成零碳排的目標,相較於目前發展中,同樣是零碳排燃料之氫氣,氨氣有更易於儲存和運輸、能量密度較高(氫、氨與LNG每單位能量的相對體積比較如圖1)、產業基礎完善、生產成本低等明顯的優勢,然而,船舶使用氨作為燃料仍有面臨著考驗,氨對人體具有毒性,洩漏時,將對肺部造成傷害甚至死亡;若噴灑到眼睛,將造成灼傷或是失明。此外氨亦有高度腐蝕的特性。(替代燃料之碳排比較如圖2)
驗船中心開發「船舶使用氨燃料準則」,目的在規範船舶使用氨氣做為燃料時,對其之機械、設備、系統的布置、建造、安裝和檢驗提供相關的標準,盡量減少對船舶、船員和環境所產生的風險。因此特別考量船舶設計及布置、材料選用、管路設計、燃料控制系統、消防安全、通風控制、燃料環境監測和警報、防爆保護及有毒區域的劃分等安全要求。
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CR持續關注國際上替代燃料的發展,除了此次發布「船舶使用氨燃料準則」之外,CR已陸續發布船舶使用LNG燃料、甲醇/乙醇燃料等準則,提供業界在選用替代燃料時,在船舶設計、建造及試驗等方面的參考依據。
前述準則已於驗船中心網頁( https://www.crclass.org/guidelines/ )公布實施,歡迎業界採用、參考及回饋。


全球航運公司基於保險或貨主要求等因素考量,所屬船舶會採用雙船級,此為國際航運界普遍存在的現象與事實。經統計S&P Global 2023年1月31日資料庫的結果,國際船級協會聯合會(IACS)之11個船級協會互相持有雙船級之船舶數量合計達1,580艘,如下圖。
國輪雖有部分船舶使用雙船級,但CR以外的另一船級協會只能簽發「船級證書」,船級證書並非進出其他國家港口須查驗出示之證書,進出國際港口或PSC所必須查驗的證書是「國際公約證書」。數十年來,國際航線國輪均以CR簽發之「國際公約證書」暢行世界各港口無阻礙。
中華民國籍之國際線船舶,目前共計136艘,其中25艘為單一CR船級。國輪接受港口國管制檢查時的表現相當優良,已連續6年榮登東京備忘錄(TOKYO MOU)「白名單」行列,同時,CR於認可機構之評比亦持續維持「高表現度」。

驗船中心(CR)於112年1月11日至13日與法國驗船協會(BV)共同舉辦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之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本次課程內容包含ISPS CODE相關規章及條款介紹、船舶保全評估及計畫綱要制訂、緊急應急計畫準備及船舶保全查驗程序及重點剖析等,另特別邀請刑事警察局偵五隊之專業教官,針對課程中有關辨識危險物質裝置,以及認識爆裂物之觀念授課。
船舶於全球貿易運輸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對世界各國經濟有重要影響,其航行過程以及停泊世界各港口時,極可能遭遇海盜攻擊或偷渡客登輪等危及船舶保全之議題,為加強相關人員之海事保全意識,藉由本次課程,CR及BV講師結合自身多年檢驗與稽核實務經驗,不僅提供學員知識面之資訊,另也特別針對實務面進行深入探討與應用,令參加學員獲益良多,進而回饋至學員所服務之國內航運產業。
CR與BV自2004年ISPS CODE生效以來,即共同合作舉辦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學員參加此課程,可取得CR與BV兩船級協會所核發之結業證書,本課程固定於每年1月及8月舉辦各舉辦一場次,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課程相關資訊請參考CR網站。

本中心「機器特別檢驗以連續檢驗方式實施準則」已經修訂完成,自發布日起生效,提供檢驗之依據。
最新制定/修訂準則之下載連結為:船級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