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辦理114年度國輪管制檢查作業說明會暨技術研討會 聚焦TOKYO MOU重點檢查活動(CIC)與IMO法規發展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114年8月19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14年度強化國輪管制檢查作業年度成效檢討與管制機制會議暨驗船中心CR技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交通部航港局王士玫副組長與CR總驗船師黃建樺博士共同主持,探討「114年度強化國輪管制檢查作業」、「2025重點檢查活動-Ballast Water Management(BWM)」、「IMO法規最新動態與未來趨勢」及「PSC檢查常見缺失案例探討」四大主題。CR定期彙整國際航運熱門議題與法規重點,藉由資訊分享與交流,協助我國航商積極應對並佈局未來趨勢,研討會當天超過百餘位航運界專業人士共襄盛舉,現場互動熱絡。

  研討會首先針對「114年度強化國輪管制檢查作業」年度成效檢討與管制機制進行簡報,自106年3月起,CR配合主管機關政策,積極向國輪航商宣導強化管制檢查措施,藉由預防性加強檢驗,有效降低國輪於國外港口遭留置情形,國輪已連續8年榮獲東京備忘錄(Tokyo MoU)白名單肯定,為航運界共同努力的亮眼成果。

  緊接著針對今年度重點檢查活動(CIC)進行說明,東京備忘錄(Tokyo MoU)與巴黎備忘錄(Paris MoU)今年訂於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聯合實施CIC。今年重點檢查活動(CIC)主題為壓艙水管理(Ballast Water Management, BWM),旨在確認船舶符合《2004年船舶壓艙水及沉積物控制與管理國際公約》之相關規定,CR對於重點檢查活動(CIC)內容逐一說明,提醒航商應對準備與注意事項,協助業界掌握檢查重點,避免船舶遭開立缺失。

  此外,因應國際海事組織(IMO)重大會議召開,CR特別彙整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 83 屆會議(MEPC 83)所拍板定案的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及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10屆會議(MSC 110)中所討論海上自主水面船舶、強化引水人登離船裝置及強化事網路安全等相關規定。CR補充,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各章節草案架構已大致完成,預計明年5月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11屆會議(MSC 111)將定稿非強制性的MASS Code。CR另表示,為達成IMO的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預期未來將有更多船舶採用零或近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燃料、能源之國際資訊,CR將持續追蹤匯整並發布。

   CR透過本次研討會分享相關訊息,協助航商全面掌握國際法規動態與產業熱門議題,並加強與業界交流互動,CR將持續提供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服務與支援,為我國航運產業貢獻心力,本次研討會資料歡迎至CR官網Download

圖說:研討會主持人及講師合影

CR頒發獎學金積極培育海洋人才

CR財團法人驗船中心8月1日在台北總部舉辦年度獎學金頒獎典禮,由執行長鄭志文博士親自頒發獎狀及獎學金給今年獲得「菁英獎學金」的四位同學及「揚帆獎學金」的優秀學生。
今年度的「菁英獎學金」獲獎者包括:來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所研究生吳珽驊同學、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所研究生李翊丞同學、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所藍竣瀚同學,以及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所林煒庭同學。同時來自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的優秀學子洪楚堯同學,則榮獲「揚帆獎學金」。

鄭執行長強調,驗船中心始終堅持船舶產業人才養成的使命,期望藉由各類獎學金的實際協助與鼓勵,使有志求學的同學們能夠全心投入學習,專心規劃未來道路。

鄭執行長進一步說明,產業成長與人才栽培息息相關,因此CR不但運用實習制度協助學生融合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同時積極至各校院系所授課、分享經驗,傳遞前沿技術、吸引年輕世代投入海事領域,不斷推進台灣航運產業走向更璀璨的未來。

最後,鄭執行長深切地勉勵獲得「菁英獎學金」與「揚帆獎學金」的優秀學子們,期望他們能夠勇敢面對各項挑戰、突破重重難關,成為航運產業明日的中堅力量與專業菁英,更要懷抱著創造未來的宏觀願景,為我國海運事業的繁榮發展與永續傳承貢獻心力。

驗船中心榮獲TAF認證 提供溫室氣體查證服務

驗船中心(CR)為因應航運界對溫室氣體查證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已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成為溫室氣體查證機構,正式提供相關查證服務。

CR表示,溫室氣體減排議題備受全球關注,國際海事組織(IMO)經過長時間討論並最終以投票決議,於今年4月舉行的第83屆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 83)會議中,正式通過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宣示全球航運邁向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里程碑。

為提供業界專業且具國際公信力的查證服務,CR取得溫室氣體查證領域的國際標準ISO 14065與ISO/IEC 17029等認證,充分展現CR符合國際查證原則與品質標準,同時象徵查證流程、團隊專業能力及服務效能全面升級,進一步強化查證服務的公正性、一致性與專業性,以因應全球對碳中和與永續發展資訊日益嚴謹的查證需求。目前,CR已可提供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報告之查證服務,相關查證需求,歡迎洽詢CR品管處(qcd@crclass.org)。

未來,CR將持續秉持嚴謹與公正原則,致力於提供高品質溫室氣體查證服務,攜手航運界共同邁向淨零碳排,成為業界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The latest edition of CR Rules have been released

The following CR Rules have been released and will become effective from January 01, 2026:


»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eel Ships 2026"
»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igh-Speed Craft 2026"
»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ast Guard Ships 2026"

(Click on the link to go the download page: Rules)

CR掌握國際海事組織MSC 110會議進展-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草案架構即將完成,明年會議將討論定案

MSC 110會議快報下載

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10屆會議(MSC 110)已於6月27日圓滿結束。驗船中心(CR)指出,本次會議除採納眾多提升航行安全的修正案外,對於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相關規定亦進行深入研議。


CR表示,經歷近兩週的密集討論,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各章節草案架構已大致完成,預計明年5月MSC 111會議將定稿非強制性的MASS Code(最新章節架構如圖1所示)。此外,鑑於船長職責涵蓋操船以外的整體責任與法律義務,故會議決議若MASS上有船員或其他工作人員時,船長亦須於船上履職。


CR補充,為達成IMO的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預期將有更多船舶採用零或近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燃料和/或能源。因此,本次會議已識別替代燃料與新技術之障礙與法規缺口,並擬定後續解決方案(如圖2與圖3所示)。
另一方面,因應部分港口國管制官員就「緊急逃生通道無法延伸至機艙空間最底層甲板」開立的缺失,導致實務操作與現行規定間產生爭議,會議決議啟動相關規定的檢討。同時,為避免過渡期間產生執法爭議,同步呼籲各港口國在新規定生效前,採用務實作法(pragmatic approach)評估逃生通道安排,並接受船旗國的解釋。


為協助我國航運各界即時了解國際海事安全的最新動態,CR已發布會議結論快報,摘要MSC 110會議重點內容,歡迎各航運先進參閱。

附圖1: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最新草案架構 (補充:部分章節有整併或刪除,故現行草案架構章節不會連續)
附圖2: 不同替代燃料其障礙與法規缺口及目前擬定的解決方案
附圖3: 不同新技術其障礙與法規缺口及目前擬定的解決方案

IMO將召開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10屆會議,驗船中心(CR)預先彙整重點議題!

國際海事組織(IMO)將於6月18日至6月27日,在英國倫敦召開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10屆會議(MSC 110)。為協助我國航運界掌握最新國際趨勢,驗船中心(CR)預先整理本次會議重點,供業界參考。


為強化引水人登離船的安全(引水人登離船裝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次會議預計採納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修正案,要求2028年1月1日以後新安裝的引水人登離船裝置,須符合本次採納的新標準;而在此日期前安裝者,則須於2029年以後第一次法定檢驗前完成改裝或調整,以符合新標準。另外,對於不適用SOLAS第I章之船舶,例如:總噸位未滿500的貨船,則須在2030年以後第一次法定檢驗前符合新標準。同時,該修正案亦明訂禁止使用機械升降引水人裝置。


此外,因應全球航運逐步轉向低碳與零碳排放,本次會議將持續推動新興技術與替代燃料(包含生質燃料、風力推進、鋰離子電池等,具體清單如圖2所示)的安全監管框架。該框架旨在確保船舶在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同時,仍能兼顧船舶運作及船員人身安全。


CR補充,本次會議亦將繼續研議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章程(MASS Code)草案。依據最新工作路線圖,如各項內容能成功達成共識,非強制性MASS Code可望於明年5月的MSC 111會議獲得採納,並預計於2032年1月1日轉為具強制性的章程。


為協助我國航運界即時了解國際海事研議各項會議所採納公約新規定及其最新動態消息,CR將於會議閉幕隔日(6月28日)發布MSC 110會議重點快報,歡迎產業先進至CR官網Subscription或加入CR 官方LINE帳號 (ID:@crclass)。

附圖1:引水人登離船裝置(圖片來源: Marine Insight )
附圖2:替代燃料和新技術清單

產學鏈結再深化海大「船舶與離岸風電產業科技發展與應用」課程參訪世紀風電,學子掌握產業脈動

為支持國內海事人才培育,驗船中心自2021年開始,攜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開設「船舶與離岸風電產業科技發展與應用」課程,持續深化產學鏈結,本課程開設第四年,培育海大莘莘學子,展現產學合作在人才培育上的豐碩成果。本課程中涵蓋船舶與離岸風電產業介紹、工程理論實務應用及最新法規,期望學生更深入了解產業實務,故於今日(6月12日)安排學生實地參訪世紀離岸風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Century Wind Power)。

與傳統鋼構產業截然不同,離岸風電開發要求更為嚴謹的作業程序與高標準的施工品質。在本次參訪中,學生們深入世紀離岸風電廠區,親身見證龐大水下基礎製程。從前端的鋼材加工、大尺寸結構銲接與組裝,到確保耐久性的多層次防蝕塗裝作業及嚴格的品管流程,每個環節都展現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高度複雜性、技術門檻與挑戰,讓學子們對此新興產業有更為宏觀且深入的認識。

驗船中心不僅致力於確保船舶與離岸風電結構的安全與品質,更肩負著培育新世代海事人才的使命。本次參訪世紀離岸風電,是產學合作的具體展現,該課程期望讓修課同學們得以瞭解理論與實務的關聯性,更清楚目前業界發展趨勢,使畢業生能因更熟悉相關產業而快速銜接職場需求,並能學以致用留在船舶與風電相關產業一展長才,共同為台灣海洋產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強化船舶ISM稽核實戰力! CR舉辦ISM內稽訓練課程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簡稱CR)於5月15日至16日在台北總部舉辦「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內部稽查訓練課程」,課程主題聚焦於船舶安全稽核要領、案例演練等,藉由為期兩天的密集課程,使學員全面瞭解稽核概念,並藉由案例演練與講師經驗分享,強化學員實務應用,落實船舶安全管理意識,進一步減少潛在的安全缺失。

CR表示,ISM CODE為船舶安全管理及操作與防止污染提供國際標準,本次課程內容除了介紹ISM CODE條文規定外,更著重在如何實際執行稽核工作,包含船舶操作、設備維修保養及船員管理等各式狀況下的稽核流程與重點,並強調與船長、輪機長等船上人員有效溝通之重要性,以落實船上的安全管理。

CR指出,為使學員在實務稽核應用上銜接順利,自今年度起課程內容中特別新增公司與船上之內部稽核要領與案例演練等主題,課堂中講師藉由案例分析探討,帶領學員逐步分析案例,並以自身經驗補充稽核中常見盲點與應對建議,更透過模擬案例演練,加強學員熟悉流程並培養獨立稽核能力,期能透過知識與經驗的傳遞,進而提升我國船舶安全。

此次課程報名踴躍,共計有萬海、中油、四維等十多家公司報名參加,本課程將於今年10月再舉辦一場次。另針對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CR亦有開辦「公司保全員CSO訓練課程」歡迎航運先進踴躍報名參加,詳情可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