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航商掌握MEPC 80會議重點,驗船中心舉辦產業趨勢研討會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112年7月17日假茹曦酒店舉辦MEPC 80產業趨勢研討會,現場集結國內各家航商技術主管,共同關注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80屆會議(MEPC 80)所提出的重點要項及技術發展。CR鄭志文執行長於致詞時表示:「CR持續關注國際節能減排議題,本次IMO MEPC80會議中提出許多中長期戰略目標,未來極有可能轉換為強制性規定,將對船東造成極大衝擊,另外即將開始課徵的EU ETS及EU Fuel Maritime 對船東而言亦是全新挑戰,為此CR在最短時間內彙整了各項重點並於今日舉辦研討會,期盼藉此加強與航運界交流,共同探討因應措施,協助航商提前布局,以維護我國航運競爭力。」

  本次研討會首先由CR研究處葉德生組長針對「MEPC 80焦點:綠色航運里程碑 – IMO新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目標」進行簡報,重點說明IMO欲在2050年左右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具體目標以及後續將採取之相關措施草案,並解說海運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LCA準則)重點內容,協助航商全面掌握會議重點,另外也針對最新通過的安全與無害環境船舶資源回收國際公約及船舶壓艙水及沉積物管理國際公約修正案進行介紹。

  接著由CR研究處黃斯寬工程師講解「歐盟Fit for 55:EU海運碳排交易制度及FuelEU草案」,因應歐盟自2024年起,將把海運碳排將納入歐盟碳交易體系(EU-ETS),此舉預計將加重航商營運成本,黃工程師特別彙整相關因應措施並補充未來可能將於2025年實施之FuelEU maritime草案內容。

  CR強調將不定期透過研討會及技術通報分享國際最新海運議題,持續與業界保持良好交流互動,盡最大努力提供航商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協助與支援,持續為我國航運產業貢獻心力,本次研討會資料亦刊登於CR官網-技術研討會資料下載專區,歡迎各界踴躍下載。

強化船舶受檢表現,CR舉辦PSC訓練講座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 以下簡稱CR) 於7月12日假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港口國管制(PSC)檢查機制及應對策略訓練課程,分享常見缺失和面對PSC檢查時的應對技巧,以提升我國航商所屬船舶之PSC受檢表現度,降低遭留置的風險。

課程從PSC檢查制度為出發點,使學員了解該制度運行模式, 並強調船舶到港前自我檢查和平日計畫性維護的執行細節,以及船員按規定執行的重要性。此外,課程還深入探討過去出現過或經常發生的缺失情況,以防止相同的錯誤再次發生,進而避免船舶被留置處分。

本次課程共吸引來自長榮、德翔、達和、慧洋公司等六十餘位航運界先進踴躍報名參加,由於學員反饋良好,另為服務南部地區船東,今年度更於高雄加開一場次,期望藉由課程內容的分享與交流,有效協助航商面對PSC受檢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未來CR將會持續提供我國航運界各項訓練課程,以傳遞知識、增進我國航運技術發展為最高使命。

除了上述課程之外,驗船中心亦設有「ISPS CODE-CSO訓練課程」、「ISM內部稽查訓練課程」歡迎航運同業踴躍報名參加,詳情可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

驗船中心授課講師
驗船中心PSC課程實況

驗船中心掌握MEPC 80閉幕最新訊息-IMO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新目標

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召開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0屆會議(MEPC 80)已於7月7日閉幕。驗船中心(CR)就航運業最關切的IMO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措施說明如下:

CR表示,歷經漫長的協商,IMO終於在本次MEPC會議上採納了2023年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新版減排目標(Levels of Ambition)與先前2018年版相比,雖維持2030年國際航線船舶碳強度(CII有關)須降低至少40%(與2008年數值相比)的目標,但加嚴2050年的溫室氣體(GHG)減排目標,從原先年度排放量至少減排50%(與2008年數值相比),加嚴至2050年左右(By or Around)須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Net-zero GHG emissions),並設定了對應的階段性目標(2030年GHG至少減20%、2040年GHG至少減70%)。另一方面,新增2030年前國際航線船舶所使用的能源占比,須至少有5%來自零(或接近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或燃料。(2023年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如圖1)

CR強調,IMO除設立新的戰略目標,本次會議還針對後續中長期的配套措施進行討論,會員國初步同意,作為技術性措施(technical measure),預計要求船舶在每一日曆年所使用的燃料/能源的溫室氣體強度不得超過IMO所規定的強度標準,並藉由逐漸加嚴的方式,減少國際航線船舶的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另一方面,對於溫室氣體排放定價的經濟性措施(economic measure)則仍尚未有共識,有眾多會員國支持普徵溫室氣體排放稅,以最簡單的經濟性措施進行並協助縮小傳統燃料和零碳燃料之間的成本差距,同時間,亦有其他會員國因擔心對開發中國家的發展造成重大負面影響而反對普徵稅收的方案。鑒於本次會議仍無法確定具體的經濟性措施方案,將在下個工作階段繼續審查經濟性措施的提案。

CR補充,本次會議也批准了海運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Guidelines on Life Cycle GHG Intensity of Marine Fuels),船舶使用能源的溫室氣體範疇將涵蓋燃料自開採/產製到最終使用(Well to Wake)的概念(示意圖如圖2),且除計算CO2排放量外,CH4及N2O亦將依全球升溫潛勢(GWP100)換算成相當的二氧化碳數值(CO2e)並納入計算。

為協助我國航運各界立刻了解國際上最新的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趨勢,CR將於後續發布技術通報,摘要MEPC 80相關重點內容,歡迎各位讀者Subscription

附圖1: 2023年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減排目標將以溫室氣體全生命週期評估)
附圖2: 海運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示意圖。實務上,前端油井到油艙(WtT)的數值可藉由燃料交付單(BDN)提供給船方,而後段油艙到艉流(TtW)的數值則可依現行IMO所要求的排放監測進行統計。

國際海事組織MEPC 80開幕在即,新版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即將定案!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將於7月3日至7月7日舉行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80屆會議(MEPC 80)。驗船中心(CR)就航運業最關切的IMO後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措施概要如下:

CR表示,本次會議將延續去年底MEPC 79以及今年6月26日到29日溫室氣體排放會間工作組(ISWG- GHG)對於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的討論,針對IMO的2050年具體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如何盡早導入零排放船舶議題做更深入的評估,可預見的是,IMO將可能訂定比原先初始減排方針(相較2008年減排50%)更嚴格的目標,例如設定2050年減排80%,或者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減排趨勢請參考圖1),由於影響範圍廣,本次MEPC會期將收斂眾多會員國意見後,採納新版2023年IMO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作為後續減排措施的指引方針。

CR強調,IMO除設立新的戰略目標,本次會議還將討論配套措施(包含碳費或碳交易等),也將延續討論船上使用碳捕捉系統(onboard CO2 capture)與使用生質燃油在計算能源效率指數(EEDI)及碳強度指標(CII)影響之相關提案,並預計批准海運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Guidelines on Life Cycle GHG Intensity of Marine Fuels),船舶能源將包含自開採/產製到最終使用(Well to Wake)的概念,傳統燃油與目前業界研議中的備選替代燃料如圖2,待具體措施確定後,預期將對航運業在選擇替代燃料上產生影響。

CR補充,另一方面,本次會議預計討論與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控制與管理(BWM)國際公約有關的重點議題,包含:採納BWM公約紀錄簿新版格式修正案、批准壓載水艙暫時儲存經處理的污水和灰水(Grey water and treated sewage)指南;討論港口水質(Challenging Water Quality)使壓艙水處理系統(BWMS)運行困難議題。

為協助我國航運各界立刻了解國際上最新的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趨勢,CR將於會議結束後發布技術通報,摘要MEPC 80相關重點內容,歡迎各位讀者Subscription

附圖1: IMO初始減排目標、2050年減排80%目標(跟2008年相比)、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之比較圖(圖片來源MEPC 80/INF.10)
附圖2: 傳統燃油與目前研議中之備選替代燃料圖(圖片來源https://fathom.world/shipping-needs-a-well-to-wake-strategy/)

CR主辦造船暨輪機工程師會員大會 圓滿落幕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於六月十七日舉辦第五十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本次會員大會由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簡稱CR)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共同主辦,特別邀請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進行貴賓致詞,並由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文玲進行專題演講。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於致詞中表示,我國民間造船產業具有很大的能量,從商船到特殊的船舶,不論是大船小船我們都有許多優質的廠商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海洋委員會所推動的「海洋產業發展條例」於5/26三讀通過,將促進海洋產業穩健發展,培植國內人才及產業鏈,提昇我國造船產業於國際上的競爭力,期待與造船及輪機相關之官學研一起攜手努力。

CR謝謂君董事長表示,CR除了長期在防止船舶油污染、空氣污染及污水污染等方面嚴格把關之外,也持續關注海洋各項環保議題,CR已訂定各種替代燃料及低閃點燃料準則來協助航商度過燃料轉換期,另也投入資源開發航行最佳化程式,以基因演算法提供航商最低成本、最低碳排的雙目標最佳化航行規劃,CR將密切關注各項技術發展並即時整理資訊供業界參考,進一步提升國家海運競爭力。

本次大會匯集了國內造船、輪機及再生能源領域專業人士,共同交流海洋工程的最新發展和技術趨勢,會中也針對業界優秀從業人員進行頒獎,CR共計4位同仁獲獎,分別為周詠翔副總驗船師榮獲「優秀資深工程師」,王漢熙副處長、陳佑鳴組長、葉德生組長榮獲「優秀青年工程師」獎項。 CR一直致力於推動我國海運領域發展和創新,本次主辦會員大會不僅凝聚了業界領袖和專家學者,更促進產官學之間交流合作,為我國航運界發展開闢了新的機遇與前景。

國際海事組織MSC 107閉幕,初步認同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的遠端操作員應接受適當STCW訓練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舉辦之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07屆實體及線上混合會議(MSC 107)已於倫敦時間6月9日閉幕。

有關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簡稱MASS)之議題,本次已針對MASS遠端操作之特性,將「遠端操作中心(Remote Operations Centre) 」初步定義為:「一個不在MASS上,但能遠端操作MASS所有或部分功能之處所」(遠端操作中心未來概念預想圖如圖1),並訂出其必要之功能性要求。而針對在遠端操作中心工作之遠端操作員,現階段已先就其應接受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航行當值標準(STCW)國際公約適當的訓練達成了共識,但考量遠端操作員仍與在船上的船員有所不同,故其具體適任資格將在MASS章程中進行規範。至於其是否適用海事勞工公約(MLC),則另須由國際勞工組識(ILO)審議。後續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再召開相關會議,進一步討論MASS船長和船員的角色及責任、遠端操作中心和遠端操作員議題。

另一方面,為有效掌握船舶運動狀態,本次會議採納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修正案,強制2026年1月1日以後新造總噸位3,000以上之貨櫃船和散裝船安裝電子傾斜儀,將船舶橫搖資訊記錄於航行資料紀錄器(VDR)以協助海事調查,並提供船舶穩度資訊作為調整貨物裝載及布置的依據,以防貨物移動或掉落入海。此外,本次亦採納救生設備修正案,要求2029年1月1日以後安裝至船上的全圍蔽救生艇(圖2),須具備足夠換氣量,防止艇內CO2濃度過高而造成人員不適。

以上是本次會議討論之重要議題摘要,驗船中心將持續追蹤本次會議的最終文件,分別摘要於驗船中心的技術通報,歡迎各位讀者訂閱!
訂閱網址: https://www.crclass.org/subscription/

圖1:遠端操作中心未來預想圖
(資料來源Kongsberg Gruppe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tdgiIrlJI )
圖2:全圍蔽救生艇

The latest edition of CR Rules and Guidelines have been released

The following CR rules and Guidelines have been released and will become effective from July 01, 2023: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eel Ships 2023"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igh-Speed Craft 2023"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ast Guard Ships 2023"
"Guidelines for Ships Carrying Liquefied Gases in Bulk 2023"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luminum Vessels 2019" is deactivated henceforth.

(Click on the link to go the download page: Rules & Guidelines)

驗船中心(CR)發布最新增修訂之船級規範/準則

驗船中心(CR)發布最新鋼船規範、高速船規範、海巡艦艇規範、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將於2023年7月1日生效實施。

驗船中心表示,CR創立至今已七十年餘,為政府授權的驗船機構,提供船舶檢驗服務。其中船級檢驗包含船體結構、機器與電機系統、材料與設備,涵蓋新造船、現成船檢驗及技術諮詢等,CR規範是執行這些檢驗的主要依據,本次CR規範修訂要點如下二項:

一、增加與替代燃料相關之註解及定期檢驗規定

因應船舶使用替代燃料的發展,CR已陸續發布船舶使用氣體燃料、甲醇/乙醇及氨燃料等準則,因應燃料種類多元化,本次增訂船舶使用替代燃料之註解及定期檢驗規定,例如:船舶搭載使用燃油/甲醇雙燃料主機,將可註記為 LFFS(DFD – Methanol),其中LFFS表示低閃點燃料船,DFD表示可使用雙燃料的柴油引擎,以因應市場變化並利於區別。

二、液化氣體船之檢驗規定

台灣因應能源轉型,載運液化天然氣LNG的船舶日益重要,配合國際海事組織(IMO)所發布的「國際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構造與設備章程(簡稱IGC章程)」內容修訂CR規範中液化氣體船之規定,並增加LNG船特殊設計或設備的對應船級註解。此外為使液化氣體船的規定更加完善,CR也全新制訂「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包含低溫貨艙之設計、管路、電氣要求及相關設備等,供業界參考使用。

驗船中心強調,CR規範修訂的面向期望切合船東、造船廠及國內產業需求,並因應新生效的國際公約、創新的造船技術、先進的材料及設備等,滾動式修訂現有規範並力求與國際接軌,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航行安全把關。

驗船中心發布最新「鋼船規範2023」、「高速船規範2023」、「海巡艦艇規範2023」及「船舶載運散裝液化氣體準則」,刊載於驗船中心網站(www.crclass.org)「出版刊物」頁面,歡迎業界採用。

圖1 CR鋼船規範2023封面
圖2 CR驗船師執行船舶建造中入級檢驗工作
圖3 液化氣體船與天然氣接收站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3959?template=transformers )
圖4 液化氣體船錯綜複雜的管路
圖5 液化氣體船的人員應急沖洗設備

國際海事組織MSC 107會議開幕,審議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章程草案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將於5月31日至6月9日舉行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07屆實體及線上會議(MSC 107)。

本次會議預計延續MSC 106對於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章程的討論,依IMO規劃的時間表,若各篇內容順利達成結論,該章程預計將於2028年1月1日由目前的建議性質轉為強制性章程,目前的討論過程預計包含以下特點:

  1. 先以貨船為對象進行規劃,未來再考量納入客船的可行性。
  2. 由於MASS為嶄新且持續發展中的技術,目前還無法制定具體詳細的規範。因此章程的開發階段將先由目標和功能等框架的制定著手,再逐步發展技術細項(即目標導向型方法)。

為了加快審議速度,IMO已於2023年4月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第2次聯合工作組(MASS-JWG 2)先針對重要議題進行協商,包括船長的角色及責任、遠端操作員的資格要求、遠端操作中心(Remote Operations Centre)的定義等,初步共識包含:

  1. 無論自主等級或操作模式,每艘MASS仍應有一位船長(Human Master)為其負責,且船長於必要時應能介入船舶操控。
  2. 於特定條件下,單一航次內可由多位船長接替負責該船,但同一時間只應由一位船長負責。
    上述內容預計於MSC 107進行審議。此外,對於遠端操作員是否應視為船員,及是否適用國際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航行當值標準(STCW)公約,亦將於會議中進一步確認。

另一方面,本次會議預計採納下述SOLAS相關修正案:全封閉式救生艇通風要求、禁止滅火劑使用全氟辛烷磺酸(PFOS)、船上起重設備及操錨用絞機規定、散裝船及貨櫃船強制裝設電子傾斜儀等,驗船中心將持續關注本次MSC會期的發展。

圖1:MASS章程草案架構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概念圖
(資料來源:https://mfame.guru/rolls-royce-and-intel-join-hands-for-intelligent-shipping-systems/)